个人信息

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
姓名: 郑新安
领域: 企业战略  市场营销  品牌管理 
地点: 北京 朝阳
签名: 品牌战略管理专家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1564
  • 博客访问:6115115

专家文章

策略与方法:向左走向右走 2007-11-02

标签:

前一段时间一本《国际4A广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》的书一直居龙之媒的销售榜首,令老板徐智明大跌眼镜,他说这几年销的最好的广告书都是龙之媒出的,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。这本书的畅销使他第一次觉得没有把握到广告图书的市场需求,感到有点不舒服。据说这本书光零售就卖了1000多册,这对于广告圈的图书来说,是了不起的成绩。这本书说的是国际广告企业基本的操作方法与工作流程。

不仅这样,该作者的另一本《麦肯的方法》也卖的挺火,使龙之媒快速做出了反应,很快龙之媒就推出了《广告武林密笈》、《关于创意我有意见》这样相似的书。据了解,私下里正在策划的一系列有关方法、流程的书正在紧张执行。受人之托,我已经与灵狮广告、智威汤逊广告、奥美广告等大广告企业进行了接洽,准备把他们平时用的工作表格,规章制度来一个汇编,也攒它一本,外带一点公司宣传的意思,一定能火起来。

我想信潮流一定是有道理的,说明市场的需要。就是对我来说,我也愿意承认是需要这种书的。这么多年,我们研究策略的各种思想,一直是站在高端俯看整个行业,什么趋势呀!方向呀!哪注意到产业下游的东西。这倒好,有人就给我们上了一课。技术是个人人一学都会的事(除非是造飞船,广告界那点事,没有整不明白的),方法更是一个熟练工种,我还真没有在这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,拿来这种书一看,也就几个表格而己,难道方法与执行的时代已经到来,没这么吓人吧!

技术是服务于策略的,思路决定出路。现在强调的是,企业没有好的技术与好的执行,策略与思路又有什么用?当技术没有壁垒时,服务就成为主流,当策略上都各有说辞、没有具体实效的时候,技术反而成为创收的主体。一些中小广告企业就没什么策略,只有执行,他们所谓的创意是不要钱的,他们只赚制作与印刷的钱,正是这样一部分广告企业的员工,使方法成为流行。这有点像一些民工,他们不知道什么建筑的大趋势大方向,只知道自己会盖房子,会做家具就能生存,大趋势那东西离咱太远,不愿费那个心。

不过,我相信这点技术只能使企业生存,要发展没有策略的支持显然是不行的。生产产品的企业发展很清楚,技术诞生以后,企业很会发展到一个台阶,这时如果没有营销的支持,光靠技术要发展更大,似乎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阈值,北京话叫没门。

专家也只是说说

现在营销广告界出现不少专家,也包括我在内,在一些会议场面上被称之为专家。如果仅从占有的资讯方面来说,还可以说的通。但如果从企业的实战角度来说,就很难说了。屈云波是不是专家,当然是,但玩实际企业经营还只是在学习阶段。他说在科龙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一个实习的机会(大意)。余明阳到处讲课还行,干沱牌企业老总还不如那些农民企业家。这就是策略思想与执行或者说是技术、方法的两种不同,向左走成为专家学者,向右走成了企业家。

我认识一位广告公司的老总,以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以平面设计为主,早期在CI热的时候,也赚了一些钱,到后来看策划、品牌大行其道,旋即转而研究品牌,把自己塑造成品牌专家,效果是有了,到处有人请他讲课,但并没有实质的服务。他们为企业提供的服务还是平面设计,他的主营业务并没有改变,反而他提出的所谓的品牌理论没有赚到钱。有一次他问我,我的定位到底在哪?我说你就定位品牌咨询管理吧!这样你也就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,讲讲课,顾问顾问就可以赚钱,不必要做下游了。

烦恼的是他的平面设计一直是公司的主营收入,而名气大的不得了的品牌管理还没有找到赢利点,这也是策略不落地的一说吧!他现在像张维迎说的,是一个耍猴的,忙活了半天不知道找谁去要钱。其实业界许多专家都有这种状态,特别是从广告公司里出来的专家,只要你抬眼望去,那些理论与模型比科斯、萨缪尔森的理论还让人搞不懂。因为他的策略是空的,没有内容,大家当听着玩玩罢了。

光有技术做不大,光有策略不好赚钱(那可不一定,用策略赚钱都是大钱)。如果只做咨询这一块,说说就可赚钱,还要方法干什么?

只有恶俗了才深刻

生活中所有的经典都有恶俗的特征。美女作家够恶俗的吧!写写上床,立码成了畅销作家;黄段子够恶俗的吧!人人口口相传;手机短信够恶俗的吧!个个争相把玩!梦里认真一想,广告本身就是一个俗玩意,来不得太高雅。就像广东一位广告人张鼎键说的,广告是一种普通常识的沟通,特别是对中国的广大农村市场,高雅的东西农民是不懂的,他们也没那个心思去寻思,一句难听的话,他们记的最死。因此,只有把一个复杂的产品信息转换成普通常识一样,才能让消费受众接受,才可能成功。

从广告市场上看;脑白金、汇源肾宝、斯达舒、金嗓子喉宝、哈六药的一系列广告都是够恶俗的,没有情节,只是乱喊乱叫,而且还无处不在。但市场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图书市场上,广告培训与广告语几百句之类的书,走的很快,而且还可常销;一些严肃一点的理论著作,总是卖的不好。

所以,有时我就想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花很多钱去听什么讲座,这是因为讲座通俗,而书太高雅,读起来费劲。从成本的角度看,书再贵也就百十块钱,而听一次讲座,那钱可就多了去了,没有小几千就下不来,什么科特勒,什么特劳特一来,听一下要上万,有钱还好说,怎么说也见见真人讲讲,没钱的呢?我就不信他们讲的有他们出版的著作详细。

恶俗广告就是通俗,就像去听课一样,高雅的人会去看书。但话又说回来,恶俗只能是一时的,不会长久,恶俗只能是一时的销售好,不可能长久的品牌好。一切知名的百年品牌都不是靠恶俗一把而成就今天的,只有把有深刻的恶俗不断向高雅转变,才可能有长久的品牌。

类别:市场策略 |   浏览数(4279) |  评论(0) |  收藏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
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,目前已输入 0 个字。
表情 [更多]
匿名评论
登陆账号: 密码: 找回密码 注册
看不清楚,换一张

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。